【德·研】践行新课标 共研新课堂 ——记德富路小学“慧研”数学学科共同体活动
来源:德富路小学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4日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更好领会课程标准新理念和新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3月4日下午,德富路小学“慧研”数学学科共同体开启了题为“践行新课标 共研新课堂”的活动。活动特邀专家闻静兰、专家钱湛恩莅临指导。image1.jpeg

课堂展示——以课为媒 互鉴同长

数学课堂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多形式理解把握课程标准。

本次活动由共同体成员戴汪健老师进行课堂展示。戴老师执教了四年级《折线统计图的认识①》一课,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冰棍销售”带领孩子们回顾了统计的过程:数据整理、数据收集、数据呈现,数据分析。从学生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深刻理解折线统计图学习的意义。




image2.jpegimage3.jpeg























学科项目化——主动学习 走向知识新建构

数学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以解决真实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利用所学的知识,借助项目式活动,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研究、创新。

学科共同体成员们在上学期对于学科项目化进行了初步尝试,基于这些学习,课程教学部主任赵晓磊围绕学科项目化作了进一步交流与要求。在开展学科项目化时,我们要关注:由“知识教学”向“素养教学”转变;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由“学科认识”向“学科实践”转变。同时,赵老师也希望学科共同体的成员们能主动学习,深化项目化学习的研究;积极实践,形成项目化学习的优秀案例。

image4.png

image5.jpeg

同伴交流——深度剖析 思维碰撞

课后,共同体成员对戴汪健老师的课各抒己见,互相探讨交流。思维的火花在言语中流淌。

image6.jpeg


戴老师能以单元视角进行教学设计,结合生活情景,从条形统计图出发,带领孩子们认识新的统计方法——折线统计图。学生能在具体情景中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对比自主探究得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感受到条线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逐步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意识。

——共同体成员 尹晨鑫

戴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设计有层次。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关注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达到指向素养的目标。同时,对于如何让学生了解到折线统计图学习的必要性,我想是不是可以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折线统计图能通过折线的升降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在对比中突出这一点,是不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共同体成员龚一鸣

根据大家的建议,结合课堂实践,戴汪健老师也进行了课后反思。在备课时,关于情境设计虽然已经考虑到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他们更有体验感,但从实践中感受到学生在学习折线的变化情况时,感受还不够深入,表达也有待提高。

专家指导——专业引领,深度学习

在成员们的交流后,专家钱湛恩和闻静兰分别给出了专业的指导意见。首先,两位专家对戴老师这节课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老师们积极回应、各抒己见的研讨氛围表示了赞赏。

image7.jpeg










钱老师指出,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教学效果高、练习设计有层次。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在数据收集、整理、呈现、分析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习的“温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折线统计图?”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折线统计图学习的必要性。


image8.jpeg


闻老师指出: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合理规划课时内容,将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合理整合。同时情景创设要基于现实,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更加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共同体的前行离不开每位成员的努力,而每位成员的专业成长则离不开专业引领、学习汲取、同伴互助,我们会一直在学习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