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 度与自渡——我心中的那把戒尺(德馨管理论坛第4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4日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明确确有必要的可实施教育惩戒。学校、教师可采取哪些教育惩戒措施?哪些不当教育行为被明确禁止?把“戒尺”还给老师,如何把握好尺度、温度和限度?让我们一起走进德馨管理论坛第4期:度与自渡。

       3月19日下午,德富路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了对《惩戒规则》的大讨论,从不同层面正确理解和实施《惩戒规则》,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新的风向标,一起把握好心中的那把“戒尺”。

班主任教育场 

班主任:鉏海燕

重拾“戒尺”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惩戒而惩戒。在实施惩戒时要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做到客观、公正,提出针对性教育措施,在学生认识到错误后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是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

班主任:徐佳茜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

利用要这把“戒尺”以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通过把握好奖励与惩戒,合理利用好这两个必要手段,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毕竟,惩戒是一把双刃剑。守护孩子,不是一味地让他呆在“安全区”,而是应该让他学会辨别是非,敬畏规则,从而真正成为一个阳光向上的人!用好教育惩戒,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学科教师教育场

语文教师:朱思敏

教师的惩戒一定是以爱出发,以教育为目的的。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惩戒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让孩子从批评和惩戒中获得教益,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过错,成为一个能承担责任和对社会负责的人。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我觉得老师们首先要控制好情绪,不能把惩戒教育和情绪发泄混为一谈。在发生问题时,我们不妨先不要急着教育孩子,给孩子反思、冷静的空间,给自己调整情绪的空间,想一想:他可能为什么犯错?现在这个场合、时机是否适合教育?如果是自己家孩子,你希望老师怎么教育?老师也是凡人,生气发怒都是正常的,但被情绪掌控下的教育一定的低效的,甚至是危险的。只有做理智的人,关注行为本身,对事不对人才能保护孩子,也保护好我们自己。 

语文教师:周蓥彬

教育惩戒规则的制定为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搭建了一道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为学生的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惩戒规则的实施,不是“撒手锏”,也不是“紧箍咒”,只是在为我们健康的教育保驾护航。好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就

不是完整的教育。必要的惩戒,能促进孩子遵守纪律;必要的惩戒,能让孩子敬畏规则;必要的惩戒,能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爱和惩戒,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两条腿。通过学习《规则》,我认识到教育惩戒属于教育管理的一种方式,我们不应将简单粗暴的“惩戒”与教育性的“惩戒”画上等号,这是不科学的。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没有那么脆弱,我们要相信我们的老师没有那么无知。

数学教师:李娟

准确把握惩戒出发点和落脚点。惩戒规则的提出是为了促进学生

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因此惩戒方式的选择和运用要合理恰当,不是

通过惩戒而暂时减少当下不当行为的发生,而是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

辅助教育,帮助学生一步步改正错误。惩戒后教师还是要给予说理教

育和鼓励教育。

数学教师:尹晨鑫 

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需要,没有善意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条例

刚出,我们对于惩戒这个概念要认真理解,狭义的惩戒局限于具体惩

罚的行为,如罚站等,广义的惩戒包含了更多教育的意义,包括谈心、

宽恕、反省或以积极的行动弥补过失,等等。其实,惩戒本身就是一

种教育,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老师惩戒的目的是为了不惩戒,这才是

它在教育中的真正价值。

英语教师:朱叶

有 DU 惩 戒

【规定限度,让教育惩戒有尺度。】

教育目的当首位,行使权力不随意。

惩戒方式要牢记,予以矫治巧用力。

七条红线不能碰,把握尺度心有底。

【细化边界,让教育惩戒有深度。】

实施惩戒要分界,一般惩戒需适宜。

较重惩戒应当心,严重惩戒要注意。

变相体罚不能有,越界惩戒违法理。

【合力育人,让教育惩戒有温度。】

教育惩戒依法规,学校监管加支持。

各种纠纷要避免,及时跟进与处理。

配合管教有途径,家校协作齐出力。

【有度惩戒,让教育惩戒渡人渡己。】

敢管善管依法管,注重沟通讲道理。

用心用情用关爱,予以表扬或鼓励。

眼有蓝天心有海,若想渡己先渡心。

正己修身勤自省,道是渡人先渡己。

英语教师:胡梦琦

教师在进行惩戒教育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一是行使惩戒权要注意分寸,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触碰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不以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的方式实施教育惩戒,最重要是绝对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二是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利用线上线下家校沟通的机会,让家长充分知晓和了解《惩戒规则》。这样家长才会尊重、支持、配合、监督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惩戒。三是要把惩戒教育和思想引导结合起来,在关怀和慈爱的氛围中提高惩戒教育的育人效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只有心中充满了对学生的关爱,手中的戒尺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希望。


美术教师:王璐

教师应该从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实施弹性“惩戒”,诠释教育惩戒的艺术,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违规也许是才能的崭露头角,但惩戒不能磨灭学生才能的发挥。这就是她对惩戒的解读,很多人说惩戒是将戒尺还给了老师,而她更愿意相信惩戒从来都不是戒尺而且带人走向美好的引路灯!

体育教师:茹晶晶

在体育教学中恰如其分地用好惩戒教育的方法,不仅能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活而不乱,还能让教学程序有条不紊地开展和进行。其实合理的校规与课堂常规再加上合理的惩罚方式的制度化是让“教育惩戒”得于进行而又不伤害学生的最佳方式。巧妙“惩罚”,能让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不卑不亢,凡是做到问心无愧,走的正,行的端,做到严慈相济,心中有光的老师。

后勤保障教育场

后勤:汤晓瑜

所谓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惩戒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不是为了给学生造成痛苦,而是为了制止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因此,教育要讲究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行使教育惩戒权时,要遵循规则的普适性,又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后勤:陈雁

教育惩戒有其自身优缺点,它能够抑制学生的不当行为,但是他不能促进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暂时抑制学生的不当行为,还要努力促成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因此,教育惩戒要与其他教育方式相结合。 要让学生在你的批评中感受到一种爱护,千万不要把批评扭曲、异化成辱骂、挖苦、讽刺等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否则风险就可能从天而降。

家长教育场

五4班金可馨妈妈:

3月1日起施行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为现今学校教育制定了一套“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且适度的惩戒在学校教育方面的确是必需的。但家校之间的“信任”,成为《规则》推行的前提条件。如果家长缺少对老师的信任认可,那惩戒措施的推行,必定会伴随着家长对惩戒的“度”及公平性的质疑。因此推行初期,加强家校沟通,增强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感是该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1班沈茗皓妈妈: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我还是非常认可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范就要严格遵守。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老师和家长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古人言“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我想不妨把这句话作为惩戒学生的准则。教育是一个恒久的过程,是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结语:德富路小学在“十四五规划”中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引导教师“五高为师”,开展“德研慧师”系列活动,努力培养在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德富同行者。

《惩戒规则》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规范教育惩戒,对教育惩戒既是“授权”,又是“限权”。学校教师要遵循一定的方式、程序和要求,实现惩戒的规范化、合理化、正当化。用好这把“戒尺”,让教育更有尺度、力度和温度。感谢关注德馨管理论坛,下一期再会!

材料整理:葛莹

审核:张彩萍

编辑:施月凤

摄影:江云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