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研】走进课堂 扎实推进主题式研究 ——德富路小学第一届“德菁”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活动之六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4日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材梳理与研究后,我校“德菁”道法工作室对“爱自然(生态伦理)”教育主题的研究进入了课例研究阶段。2021514日,伴随着窗外的阵阵雨声,德富路小学的图书馆里武孟超武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第五单元《低碳生活每一天》,杨培培老师对二年级第三单元《清新空气是个宝》进行了说课。课后,专家赵明珠老师及工作室成员老师针对两节课的亮点与不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赵明珠老师肯定了《低碳生活每一天》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活动有序。但同时,她也指出,这节课包含了许多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温室气体”和“碳排放”是否完全等同?同时,体会人与自然间的紧密关系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碳排放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显得尤为关键。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致认为,课堂上内容的讲授应该有的放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隐藏在身边的不易被察觉的碳排放。以“一件衣服的经历”为例子,通过探究衣服哪里来的,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言积极,气氛热烈。最终得出有条理的结论:从原材料的生长到工厂的加工,到商店的售卖以及中途的运输都会产生碳排放。随后,通过列表格、展示图片等形式让同学们明白碳排放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赵老师强调,课堂教学应该活泼有趣,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衔接各个环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体会深刻。

赵老师对杨培培老师《清新空气是个宝》的说课给予肯定。杨老师基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活动,使学生对“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空气”有了深刻了解。但是,活动环节“一起刷个大蓝天”如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自己能为保护清新空气做什么,成员老师们也开展了头脑风暴,提出了许多想法。

工作室是大家学习的共同体,成员老师们在此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共同成长。通过本次活动,成员老师们受益匪浅。

撰稿:耿月

摄影:朱思敏

审核: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