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研】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之“数据意识” ——记德富路小学“慧研”数学学科共同体活动(三)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3日

       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为了更好地践行新课标,10月23日上午,德富路小学“慧研”数学学科共同体开启了第三次活动。本次活动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之‘数据意识’”开展,活动特邀专家闻静兰老师、钱湛恩老师莅临指导。
课堂展示 勤于实践
       共同体领衔人张逸菁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统计表初步》,张老师创设选糖果的情境,从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最受欢迎?”入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调查、整理的过程中,明确分类计数,进而经历计数的全过程。在多种计数方法中优化计数方法,再逐步将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整节课,张老师极具亲和力,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积极活跃。张老师立足学生,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交流研讨 共同提升
       课后,张逸菁老师结合设计及课堂实践后进行了反思说课,对于她存在的疑惑,共同体成员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
       共同体成员戴汪健老师认为整节课环节的设计都非常巧妙,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充分经历统计的过程。在数据整理这一环节中,张老师处理非常到位。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从多种记录方法中进行比较,感受到“正”字和“四竖一横”记录方法的优越性,自然而然地实现了符号的优化。再设计让学生重复经历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对数据的整理有更深刻的体验,从而较好的发展了他们的数据意识。
       共同体成员岳文静老师觉得张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有创意,走进生活,贴近小朋友的心理特征,为了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张老师引入了关于糖果的情境,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进行调查、记录、整理,分析,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探索能力和数据意识。每一个提问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且层层深入。
专家点评 引领方向
       专家闻静兰结合新课标要求对本课进行了解读,对张老师这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张老师的教学目  标设置非常合理、贴切,重难点把握精准。围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张老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统计的意义,在数据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设计层层递进,使学生进一步内化方法的同时,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统计中必须做到的严谨与实事求是。闻老师同时也提出,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可以让学生真正去亲身体验、经历,只有真正经历了,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统计的意义,才会掌握统计的方法。
       专家钱湛恩肯定张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按照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了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注意了学生发展性的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中,张老师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统计方法上,而是让学生在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计方法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张老师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了学生真实的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值得一提的是,钱老师还为大家进行了现场示范,在开展统计教学时,教师如何从与学生贴近的情境出发,充分放手,让学生感受、体验、探究,产生统计的需求,让教学更具说服力。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研促思,研促教,研促学。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我们必将潜研精思,勤耕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