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赋能,解锁 “造型·表现”新密码
来源:德富路小学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5日


“双新”赋能,解锁 “造型·表现”新密码

在 “双新” 理念有力推动教育变革的当下,美育作为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一环,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与创新。为进一步落实“双新”理念,打造高质量的美术课堂,2025年3 月 25 日下午,嘉定区 100 多名小学美术教师齐聚德富路小学,共同开展一场以 “双新”背景下艺术(美术)一年级下册“造型・表现”单元设计与实施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依据教研领导力研究的实践路径,通过深度教研通用工具属性表:预告单和实践评估属性表的支持,从“科学设计、有序实施、综合评估、反馈指导”的教研实施路径与行动策略,推动教研活动从“基于规准”走向“品质提升”。嘉定区教育学院2小学美术教研员戴春莉、德富路小学校长张彩萍、副校长范薇薇出席了本次活动。

image1.jpeg

造型·表现的源-述-论

德富路小学美术教师刘月婷、岳建婷聚焦大观念“美术学习始终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带领现场教师从单元整体分析,追本溯源,阐述了他们是如何在造型单元中创设适合的情境,并引导学生从中探索和发掘的过程。按照“情境-任务-目标-问题”助推单元知识结构化,重视对知识深度的处理和挖掘,探求隐藏于知识符号背后的本质原理和思想意义,追求学生生动学习能力、创意实践素养的培育。两位教师梳理了《天空奇遇记》单元的每一节课,从子问题、学习任务、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向在场教师分享了本单元的课时设计。

造型·表现的嬉-学-用

德富路小学美术教师王丽丽分享了本单元中《上天摘星星》两个课时的空中课堂教学视频。从教学构思角度,她阐述了如何以“文脉·情境引擎——神话赋能·创想激活”“融材·百变创生——生活材料·动态化再造”“摘星故事剧场——支架工具·创意生成”三个策略,结合杜威“教学五步”中的“ 情境、 资料、方法、检验”实施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强化其文化认同感。从工具与材料角度,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纸张的硬度与弹力,制作纸弹簧探索,借助手电筒、无人机等工具,构建趣味动态场景,实现从材料操控到创意策源的跃迁。使用双元素卡片配对法、替换法等支架工具,激发学生突破常规视角,自主建构富有诗意的叙事画面,培养创意实践素养。

造型·表现的动-术-美

德富路小学美术教师赵少华利用自己在动画上的专业素养,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万物皆可动画》定格动画拍摄培训,与大家共同探索定格动画的魅力与奥秘。他深入浅出地讲解定格动画基础概念,通过风格各异的动画片段,使在场教师们受益匪浅,拓宽了今后在定格动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创意空间,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美育教学能力,为培养学生们的艺术素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造型·表现的学-练-创

来自嘉定区曹王小学的美术教师李霞,对造型·表现艺术实践的命题画创作有独特的见解。她展示了如何用几何形状的组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详细解释了如何评估绘画作品,并提出了使用对比的形式原理,如:主体与背景、面与线、疏与密、粗与细的对比来增强作品表现力。

造型·表现的教-研-评

戴春莉强调造型·表现单元要紧紧围绕大观念“美术学习始终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重视单元内每一课之间造型元素和想象的递进关系。本次活动强调了单元知识结构化和创意实践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教师们通过对《天空奇遇记》单元设计、课例的分享、经验交流,彼此促进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她鼓励教师们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需求的变化。

image2.jpeg

本次研讨活动借助工具属性表前移关注教研活动前的预知和试教,后续还会注重教研后的跟进反思和二次循环教研。研讨内容从《天空奇遇记》的奇幻之旅到《上天摘星星》的创意探索,从定格动画的奇妙世界到绘画创作题辅导经验分享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如何在美术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这不仅是一次教学研讨,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与灵感的汇聚。在充满诗意的季节里,老师们以“双新”为指引,怀揣着对美术教育的热爱与责任,共同探索美术教育的新路径。